移動支付大盛行,以后貨幣不用印刷了?不!
【快印客導讀】當前,隨著非接觸式支付手段在全球的不斷普及,紙幣的使用率大幅降低,手機逐漸成為人們管理消費的必備工具,因此,開始有聲音對貨幣印刷的未來產生質疑,紙質貨幣被認為或將在很短時間內不復存在。然而,據英國《印刷周刊》雜志最近的報道顯示,盡管電子交易的使用率不斷上升,貨幣的印刷量卻從未下跌。近日,英國中央銀行發布消息,數據顯示2018年由英格蘭銀行印制,在市場上流通的紙幣超過36億張,比2014年的印制量增加了近14%。由此可見,未來紙質貨幣并不會被“拋棄”,仍將有其存在價值。紙質貨幣從誕生之日,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其印制技術有何變革和進步?當前在數字化發展的環境下,紙幣的印刷還跟從前一樣嗎?帶著如上疑問,筆者梳理了紙幣的“前世今生”,并看到了其未來的發展方向。
初心:造假猖獗 促使紙幣升級
相比沉重的硬幣,紙制品滿足了人們對貨幣流通便捷性的需要。早在7世紀,紙幣就已經開始在中國使用。1289年,旅行家馬可·波羅關于早期中國紙幣的記載:“紙張是由桑樹皮制成的深灰色紙,上面印著貨幣的價格。”在歐洲,首張紙幣由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銀行發行于1661年。1695年,英國中央銀行也發行了它的第一張紙幣,1745年,英國中央銀行發行的手寫紙幣開始被印刷紙幣替代。
與此同時,自從印刷紙幣流通開來,偽造、變造紙幣的違法事件也開始屢見不鮮。18世紀晚期,偽造貨幣的行為尤其猖獗,當時,英國央行首次發行的低面額紙幣,成為造假者的仿制對象,大量對紙幣沒有認識、目不識丁的底層群眾成為被害者。1789年,《貝爾周刊信使》報道,3名男子在愛爾蘭都柏林印刷假幣時被抓,他們使用的銅版印刷機、雕刻工具以及制作水印的設備都被罰沒。同年,《倫敦紀事報》詳細報道了一名提供偽造蘇格蘭幾內亞貨幣的男子被捕的情況。偽造貨幣的報道層出不窮,可見當時犯罪者的猖狂。
19世紀初,地區性銀行的迅速發展催生了種類繁多的紙幣,到1810年,英國有700多家“鄉村銀行”,每家都發行自己的雕刻印刷紙幣,紙幣上的圖案也極其簡單易偽造,紙幣造假的現象越發嚴重。
即便法律規定偽造紙幣的犯罪者將會被處以死刑,但仍無法阻止眾多人走上這條謀求“暴利”的道路。僅1817年一年,就有2.84萬件偽造紙幣的罪行被報道,而真實發生的數量可能遠比此大得多。據記載,1797年—1829年,英國約有700人因偽造紙幣被判處死刑,這個數字震驚了全國,并引發了社會上“引入不易偽造紙幣的印刷技術”的呼吁。正是這種對貨幣安全性的需要推動了紙幣的設計和生產,也推動了對印制紙幣的介質的追求和探索。
探索:防偽手段不斷改進
1697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萊斯·沃特金斯和托馬斯·納珀為英國央行制作了第一張“特別”的紙,所用的模具上均有亞歷山大·梅里埃制作的獨家水印。隨后,在漢普郡工作的法國胡格諾派難民亨利·波特爾制作了一種質地更好、水印更清晰的硬紙板。100年后的1797年,在一場嚴重的偽造事件爆發后,肯特郡水印模具制造商威廉·布魯爾用一種新的水印取代了波特爾公司的水印。他創新的波浪和橫線徽章,也被采用,并于1800年推出。一年后,議會法案通過,這種水印成為英國央行紙幣上獨一無二的水印。
1818年,英國政府采納了幾項防止紙幣偽造的方法。其中一種方法是采用3張很薄的紙,只有中間那張紙用模板上色,然后把3張紙粘在一起壓干。后來,一位名叫約翰·史密斯的模切工設計了一種陰影水印,并于1854年被采用。1917年,門德爾塔公司又發明生產了一種新的模壓紙,這種紙的尺寸和手工制作的紙沒有什么區別,但它的優點是紙面更大,這張紙被用作國家債券印刷,并被廣泛應用于安全印刷。目前,英國仍在采用三維模壓水印技術生產用于該國貨幣的紙張。
然而,正如許多設計者提議的那樣,紙幣的安全性不應只依賴于一種特征,還應考慮到線、纖維、隱蔽特征、彩虹色和箔條等多種因素,這些設計都可以增強紙幣的安全性。1940年,英國中央銀行首次引入金屬線,通過將個性化的明暗文本集成到選定的水印設計中,增強了紙張安全性。同時,水印保留了其可見性,且基礎技術非常復雜,使得偽造者更難復制。
如今,紙幣正被聚合物貨幣所取代。聚合物是一種薄而柔韌的塑料材料,比紙幣更耐用、更清潔,而且更難偽造。2016年,英國央行第一次采用聚合物介質印刷紙幣,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在內的一些國家也已經改用聚合物貨幣。據介紹,聚合物貨幣比紙質貨幣更環保,但是考慮到塑料對環境的影響,如何將聚合物貨幣回收成塑料制品的可行性也受到了一定質疑。
演變:審美與安全相結合
除了介質的升級,錯綜復雜的紙幣設計一直是防止偽造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大多數貨幣的設計結合了刻字、肖像、建筑、插圖和特色裝飾。許多貨幣凝聚了造紙廠、雕刻家、打印機、排印師和設計師所能達到的最高工藝水平,每一張貨幣都代表著當時技術的杰作。
同時,貨幣的設計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用戶視覺習慣。英國紙幣通常采用裝飾性的鏡框、鑲板和刻字,細節細膩、底紋細膩,輪廓粗獷有力,立體感十足。由于設計傳統和安全需要,這些設計和慣例得以延續多年,一直存在。
今天,我們已經習慣了在所有的貨幣面額上看到人物肖像,英國貨幣除了印有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還曾于1970年發行印著威廉·莎士比亞及羅密歐與朱麗葉陽臺相會場景的20英鎊紙幣,這是一系列以歷史人物為主題的紙幣的開端。除了使用君主或公眾人物的肖像,其他流行的象征包括代表性的國家產品、動植物、著名的公共建筑和重要的歷史事件等。這些形象不僅僅是為了增加教育功能,同時也是防偽功能的重要保障,至今眾多的偽造者都敗在了對人物肖像的仿制上。
為了完成貨幣印制的復雜設計,紙幣在歷史上一直依賴凹版印刷技術。幾個世紀以來,設計一張貨幣的復雜性需要幾個熟練的雕刻師來完成,每個雕刻師都是不同領域的專家,例如刻字、肖像、邊框或人物。這樣的復雜性就保證了沒有一個雕刻師可以單獨處理整個貨幣的設計。這種通過技能的劃分對偽造者構成了多重障礙,為紙幣的安全性又增添了一層屏障。
雕刻師是紙幣印制的關鍵,但該技能正在逐步實現數字化。根據意大利雕刻學院的數據,如今全世界只有六七名雕刻大師的年齡超過50歲。雖然紙幣行業仍然需要雕刻師的服務,但他們的技能正在逐漸向數字技術轉移。數據顯示,在過去的10年里,貨幣印刷已經逐漸放棄雕刻師傳承幾代人的隱性知識、技能和技術,行業已經開始采用數字技術提供的簡單、快速和靈活的方案。
近些年來,有關貨幣印刷將消亡的傳言不斷被夸大。而現實是,當前聚合物材質和數字雕刻技術的出現,為紙幣的設計者和印刷商提供了新的機遇。因此可以預見的是,印刷貨幣仍將伴隨人們一段不短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