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鄉村:手機將成新“農具”,幫農民脫貧致富!
【快印客導讀】在近日開啟的全國兩會代表通道上,湖南省工商聯副主席姚勁波代表說,下一個10年,最大的互聯網紅利一定是在鄉村。手機作為農民的新“農具”,會在農民脫貧致富、鄉村振興建設智慧鄉村中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物流業的快速發展,農民網上開店直銷農產品、線下搞旅游觀光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有不少敢想敢干的農民甚至闖出了不小的名堂,干出了不小的動靜。接入互聯網,意味著就此接入了一個巨大的市場網絡,在這個去中心化、扁平的網絡中,農民在不斷的波動中感知經濟溫度、習得價值規律,并在此基礎上不斷調整自己的生產和經營策略,最終激活發展潛能。
當一些“淘寶村”生意蒸蒸日上,當在城市的人們普遍關注首款5G手機的發布、5G大規模商用時間表的時候,在一些農村邊遠和貧困地區,可能2G網絡的全覆蓋都尚未實現。今年全國兩會的首場委員通道上,來自貴州盤縣巖博聯村的黨委書記余留芬委員就發出這樣的“求助”,希望能有辦法實現網絡信號在農村邊遠山區的覆蓋,讓互聯網時代的“高速公路”能一路通到山村。
到底有多少農民還被排除在互聯網之外?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為59.6%,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僅為38.4%;城鎮地區非網民占比為36.8%,農村地區非網民占比為63.2%。
這些尚未上網的農民,未來隨著國家“網絡覆蓋工程”的加速實施和互聯網企業的挖潛,以及該群體整體互聯網素養的逐步抬升,將有大部分人會逐漸接觸網絡,繼而融入網絡。他們將在互聯網上完成多種本地化服務,甚至自主開展網上開店等經營活動,如此看來互聯網“下沉市場”潛力巨大,活力不小。也由此,不少人作出“未來的互聯網紅利在農村”的判斷,一眾互聯網企業布局農村市場,跑馬圈地,分享互聯網最后的增長狂歡。
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加快推進寬帶網絡向村莊延伸”“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等內容赫然在列。填平數字鴻溝,加長長板固然重要,但補齊那些“無網”“差網”的短板更加緊迫。尤其是,太多的事例說明,這張流動著信息和資源的無形之網,恰也是精準扶貧的廣闊舞臺。
消除程度不一的“無網”困境,政府應該也必須有所作為。眼下看,前期投入多,回報期長,工程難度大等困難確實存在,但如果算長遠賬,算大賬,這項任務絕對超值。而且,參與互聯網,這本身也是該群體不容被剝奪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