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傳統文化“觸網”,刺激文旅行業重現光彩
時代發展有目共睹,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文化產業的變與不變,也帶著鮮明的時代烙印。那么,面對新的歷史語境,傳統文化如何在守正創新中傳承發展,真正活起來、傳下去?傳統文化表達方式的創新轉型,有何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圓桌討論環節,大家著重探討了這些問題。
周文彰認為,傳統文化的表達方式,是指呈現方式、傳播方式、使用方式、欣賞方式等,“改變形態后,使用更加方便,傳播愈發快捷。長遠來看,有助于夯實民族文化根基,增強民族文化自信”。鐘君補充說,為了打破圈層壁壘、解決代際矛盾,傳統文化表達方式亟須創新轉型。向勇則提到,傳統不是封閉僵化的,而是一種創造和生活。
線上線下如何相輔相成,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的高效傳播?王躍工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說,互聯網可以超越現實,讓現實世界變得更容易理解,更容易造訪,甚至更趨于完善。那些文物,乃至更廣泛意義上的傳統文化,得以借助這個工具,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進而再吸引受眾走進博物館。這是一種良性互動?!?
政府的精力畢竟還是有限的,要想渡過難關,最重要的還是要靠企業自救。文旅企業需要調整心態,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積極采取應對策略。
第一,疫情期間,文旅企業不能放松對景區的管理,景區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進行維護改造,為隨時而來的“開放”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二,企業需要練好內功,在此期間可以對員工進行線上培訓,組織行業研討,思考如何更好的服務本行業,如何適應市場變化,如何提高產品質量,積極創新營銷模式。如今,全國有超過數千個旅游景點向醫護人員發出免費“邀請”,湖北更是宣布:所有A級景區,5年內對援鄂醫護人員免票!這種營銷導向值得鼓勵和肯定,不但弘揚了社會正能量,對行業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意義。
第三,充分借助互聯網優勢。雖然疫情引起的恐慌情緒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傳統企業的復蘇有所滯后,但是也要看到,作為代替的互聯網+形式卻異常紅火。
所以迅速轉型“互聯網+”營銷新模式,是傳統文旅企業走出低迷的有力手段,同時,也將成為災后重建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