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上建設“可閱讀建筑”,提振城市人文
‘建筑可閱讀’,不僅僅是呈現網紅打卡點,而是將建筑結構肌理和散發出的人文底蘊傳達給大眾?!鄙虾R言?個中心城區開展“建筑可閱讀”工作一年有余。這期間,老建筑開放總量達1032處,1298處建筑擁有二維碼。
面向淮海中路一側的墻面上,找到了關于大樓建筑的信息。那里立有一塊“優秀歷史建筑”石牌,一個二維碼鑲嵌在右下角,沒有任何提示。韓璐掃了掃,出現“徐匯文旅”小程序,跳出一段簡單的文字介紹。同學們覺得不“解渴”,還想進樓了解更多建筑景觀,但大樓出入口放有“私人住宅 謝絕參觀”的提示。同學們只好去參觀其他景點。但受疫情影響,巴金故居等都沒有開放。之后在保安人員的提醒下,他們來到武康路旅游咨詢中心,以參觀建筑模型展示的方式替代。有關徐匯區歷史建筑的綜述著作《梧桐深處:建筑可閱讀》也被鎖在櫥窗內無法翻閱。不過,令他們欣慰的是,咨詢中心能免費提供建筑主題明信片和紀念印章。
走出咨詢中心后,同學們決定對武康路沿線的14處優秀歷史建筑、37處保留歷史建筑的“二維碼信息”展開地毯式排摸。他們發現,掃描后的結果存在信息內容有誤、信息內容更新不及時等情況,內容排版也沒能做到統一,閱讀效果并不友好。再好的旅游資源,都需要符合當代人的旅游消費習慣。換言之,建筑歷史越悠久、越有神韻,“建筑可閱讀”的表達方式越現代、越時尚,才越容易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愛。
在這里,許多科技手段應用在“建筑可閱讀”上:有利用AR增強現實技術,通過點擊圖片上的建筑細節部位來閱讀建筑,回溯名家記憶;有用VR全景讀城方式閱讀那些不可進入的建筑,以特色建筑幻影成像、三維動畫解構建筑、電子墨水墻互動閱讀等方式更直觀地了解街區老洋房的風格?!叭绻@些功能也能嵌入老建筑二維碼信息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