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小企業的營銷啟示錄
2020年以來,疫情偷走了無數企業老板與營銷人的“腦細胞”。老套的媒體廣告、傳統內容營銷時代已經過去,大多數企業在疫情后認為營銷策劃越來越難,而大多數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業績逐步下滑甚至嚴重虧損:大多數老板尤其是在2021年下半年陷入了重度焦慮。后疫情時代下,企業品牌策劃、企業營銷策劃不得不重新定位。對于2022年不少咨詢界行內人士在唱衰,而企業的營銷必定會越來越難。
難的原因最主要有兩點,
一是產能過剩。
除了極少數新興產業內企業商事主體數量較少,各行各業幾乎都是超量從業人員、超量產品生產力。通俗講就是中國大多數人是一個嚴重跟風的社會群體,哪里都有同行,哪里都有競品。大多數的營銷如何能不難?
二是商業信心下降。
商業信心下降是一個新名詞。做生意重點要研究人性順應人性,而后疫情時代因為裁員影響、因為收入減少、因為人群失業……消費力必然減少,消費力減少,企業訂單就會少大多數的企業投入就會減少,包括裁員、包括減少營銷預算、包括減少投產擴張等等措施。這樣必然造成了企業主體與顧客主體的信心下降,我把它稱之為商業信心下降。
而創業者與企業在面對如此困境下,為了企業生存、為了養活一幫員工,依然需要堅持,不能說走就走,也無法說放就放,對于4、50多歲的老板,更不能說轉行就能轉行。
作為企業老板,產品依然要做,公司依然要活,員工固然要養,生活仍然要過。
2022年企業怎么過,唯一能去改變的就是內部轉型。當我們將一個公司的業務模型與經營模型縮減到最小化,那就變成了兩個模塊,也就是產品端模塊與市場端模塊。而這也就是對于中小企業的內部轉型的兩個核心模塊。
第一個模塊,產品模塊。
后疫情時代,給創業者12字經典:產品做好,員工做精,市場做大,戰線做小。
不要在乎臺面有多大了,不要在乎面子有多重要了。遠程辦工、線上辦公不代表就沒面子;辦公室小、員工數量少不代表就沒臺面。
回歸創業的初心與市場的底層邏輯,產品端重抓質量與創新。
唯有硬核的產品才是可持續發展之路,那些打擦邊球的公司、那些掙快錢的行業今天大部分已經不存在了。
國家重點扶持專精特新企業,就是抓創新,不要再千篇一律,不要再盲目跟風,不要再與同行之間同質化競爭。
第二個模塊:營銷模塊。
2022年企業營銷策劃的出路在哪里?
第一類,對于有一定基礎和市場占有率的老品牌,給出的營銷策略建議:IP營銷。
IP需要區分主體,是企業型IP,還是產品型IP,還是重點人物角色IP,還是顧客群型IP。從IP定位、到內容規劃、到內容傳播平臺選擇每個環節都是關鍵點。對于IP打磨過程中,還需要搭建IP矩陣,從企業端、品牌端、產品端、顧客/用戶端多維度打造,以不用IP功能搭建出IP營銷生態體系,創建企業自己的IP護城河。
第二類,新銳品牌,產品創新力度與產品差異識別度高,背后有一定資本與資源力量支撐的品牌,給出的營銷策略建議:新品類營銷。
30年前的營銷是搶地盤搶地段的時代,20年前營銷是搶品牌力與搶媒體的時代,10年前的營銷是搶用戶眼球與搶時間的時代,5年前是搶心智與搶腦部空間的時代?,F在以前的都要搶,但是對于新銳品牌,我們需要重點關注品類。產能過剩、品牌過剩,品類心智卻依然有機會。從三頓半的成功、鐘薛高的興起、自嗨鍋的發明,無一不是品類取勝。
第三類,對于基礎較薄弱的品牌,暫時沒有強品牌識別度支撐,更沒有資本與資源的力量驅動,給出的營銷策略:新內容營銷。
內容營銷從10年前就被很多自媒體與“行業專家”開始傳播與推廣。但是好的內容一直是稀缺,正確的內容營銷更是寥寥無幾。
內容營銷需要從內容生產者、內容分發者、內容消費者、內容分享者四個角色去研究。
內容生產者:可以是企業品牌自身、可以是職業專家、可以是用戶、可以是企業的客戶群。
內容生產的呈現形式(短文案、長軟文、圖文、短視頻、活動、互動游戲等)、內容優質性、內容可讀性非常重要。
內容分發者:除了企業品牌自身,還需要思考是否適合以用戶、客戶群體去分發傳播。內容傳播平臺建議應用0成本的社會化媒體平臺,例如小紅書、微頭條、貼吧論壇、抖音、社群。
內容消費者:用戶和客戶。內容的消費體驗是企業在該環節遇到的核心問題。
內容分享者:優質內容自帶分享基因。但是優質內容可遇不可求,大多數企業老板對于自建市場運營團隊非常自信,但是大多數內容的功能都變成了鋪量,而不是優質內容。這就是營銷的惡性循環,猶如莆田系一樣鋪天蓋地的劣質內容,花了時間還占用了資源,最終讓企業獲取熙熙攘攘的劣質流量,對于品牌的損耗更是無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