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企業如何從“滴滴打車”的發展模式中領略“互聯網+”?
【快印客導讀】在未來,沒有被市場接受的印刷企業注定要被淘汰。面對互聯網,第一步就是如何讓生產和產品標準化。那么,為印刷企業該如何迎接“互聯網+”呢?既然做不了滴滴打車的CEO,不如做一個積極接單的出租車司機,因為在不遠的未來,伴隨產能的進一步增加,市場的進一步萎縮,暴利就不復存在,沒有被市場接受的印刷企業注定要被淘汰。
美國有這樣一家印刷企業沒有任何印刷設備,卻從2002 年創立時400 萬美元收入到2008 年4 億美元收入,7 年100 倍的成長。要知道這是在無紙化趨勢日盛的時代,這是在每年增長率不到3% 的成熟的美國印刷市場。這就是InnerWorkings,一家專門服務于商業印刷市場的企業。
InnerWorkings 發現了印刷行業的一個潛規則:印刷廠最大的成本來自昂貴的專業印刷設備投入,而全行業設備的閑置率已達到過去30 年的頂峰。另一方面,很多印刷客戶為了完成各種印刷任務需要同時和20 多家印刷環節企業打交道,不僅程序繁雜而且幾乎沒有議價能力。InnerWorkings 為此投入大量資源創建了一個名為PPM4 的數據庫,里面有超過8000家印刷廠設備信息、歷史定價信息、目前設備利用情況等數據。只要有客戶提交印刷訂單,系統馬上根據客戶需求和對應印刷工藝向多家具有閑置設備的印刷廠發出生產邀約,通過印刷廠的實時動態競標產生低于市場平均價格的供應商,這使得即使印刷客戶得到的價格非常低廉,InnerWorkings 也有最高30% 的利潤率。而InnerWorkings只需要招呼印刷買家來這個系統下單即可。
我們把這個商業模式簡化一下:擁有標準化生產工藝(標準的印刷設備和材料)的印刷廠;地理位置離散分布的印刷客戶和印刷廠;需求的不可預估性;動態競標讓信息壁壘徹底消失;客戶獲得的訂單價格是唯一且準確的。除了動態競標一項外,是不是很熟悉?不就是我們經常使用的滴滴打車嘛!標準化的服務(統一的出租車),需求和供應都是地理離散分布的,需求的不可預估。如果再把動態招標改成網上比價,這是不是又成為了淘寶的模式呢?
可為什么中國互聯網事業如火如荼,印刷依然沒有邁出這一步呢?筆者的理解是中國的印刷產能還沒有高度飽和,市場競爭壓力還不大,這導致大部分的印刷企業尋找“人傻錢多”的客戶還有可能,并不希望馬上加入價格戰;另一方面中國印刷行業的設備可能是標準化的,可管理卻是千差萬別,這導致產品的標準化很難短時間建立;最后是印刷行業過于遷就客戶,導致客戶的需求標準化教育一直沒有實施形成。
但我們也看到目前中國網絡印刷的幾個模式,比如最大范圍收集客戶需求,通過形成單廠合版生產達到規模優勢;比如以連鎖形式最大范圍覆蓋中國城市市場;以設計為切口,在線設計完成后聯合加盟印刷商完成訂單;以地理定位為基礎,尋找周邊報價最便宜的的印刷廠。其實他們都做了一件事情,讓客戶下訂單的成本最低(完成印前服務以及挑選合適的印刷廠)。
作為印刷企業該如何迎接“互聯網+”呢?既然做不了滴滴打車的CEO,不如做一個積極接單的出租車司機,因為在不遠的未來,伴隨產能的進一步增加,市場的進一步萎縮,暴利就不復存在,沒有被市場接受的印刷企業注定要被淘汰。面對互聯網,我們的第一步就是如何讓自己的生產和產品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