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名片如何為低頻剛需的產品,提高粘性和留存
【快印客導讀】低頻剛需類產品大多面臨用戶留存率低的難題,用戶在產品中滿足了某一需求后即刻就選擇離開,當下次產生需求時,如果產品缺乏亮點/核心資源,往往很難再回來,勢必將影響訂單量,今天我們來分析下如何提升微名片里這類產品的粘性及留存。
一、用戶需求的可激發性
說到產品運營,離不開用戶需求,不同的產品,用戶需求自然不同,運營策略也隨之存在差異。我們以“用戶需求的可激發性”為維度,將需求大致分為3類:
1、不用激發的需求
大多為生活服務類的剛需且高頻的需求,不用太多激發,用戶會自發甚至主動尋找相關產品。
2、可激發的需求
用戶本身并無此類需求或需求度不高,但是通過一些營銷手段便可激發出來。這一類產品的營銷手段較多,范圍也廣。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電商類的產品,如:以營銷主導的微名片,幾乎每天都給你一個花錢的理由,大力營銷促進用戶購買欲。
3、不可激發的需求
用戶暫時無需求,只有在產生需求時才會使用產品,需要強調的是,雖然多是剛需,但是此類需求不可通過運營手段來激發,只有用戶自發產生時才會出現。因此,從用戶需求特點來看,對于大部分低頻剛需類產品來說,營銷很難再引導用戶行為,而是資源——誰能拿到核心的資源誰就能抓住用戶。
二、如何提升粘性
對于這種“不可激發需求”的產品,如果推廣人員缺乏行業及目標用戶群的洞察,在拉新活動后通常都會出現“拉新斷崖”,搞個拉新活動,本身效果流量其實還不錯,但是真正轉化為產品核心服務的用戶,往往是一片慘淡,呈斷崖式下跌。
其實原因很簡單,由拉新促活“拉回來”的用戶,往往還是沒有需求的用戶,這類用戶可以說是真正的“看完即走”。因此,提升核心服務的轉化,成為低頻需求的產品,提升用戶粘性至關重要的環節。其實,我們可以在拉新活動與核心服務之間,建立某個“強引導”來留住用戶,這個引導的定位是“讓用戶在有需求的時候想到你”。至于這個引導是什么,需要視產品具體定位及資源而定。
這樣的引導對于“不可激發需求的產品”,往往有以下幾種運營手段,可匹配不同的產品有著不同的效果:
1、積分制
“不可激發需求的產品”多為低頻產品,積分體系是沒有先天優勢的,比如租房周期大概是兩、三年租一次,讓用戶攢積分有何用?但是出行類產品依賴于早期航空公司的飛行里程制,有著天然的優勢,比如飛豬就拿來借用了,也有著不錯的效果。
2、內容社群
對于醫療類產品來說,內容先行,引導產品是比較自然的一種方法。如丁香醫生的千萬級粉絲;新氧的微信公眾號,長期科普明星整容事件吸引眼球,都是很好的例子。而做內容另一個優勢是,同時可以兼具拉新功能,可以說是長期在用戶面前刷存在感了。社群類產品,好大夫中的病友群可以說是社群粘住用戶的典型。
3、營銷活動
對于有付費需求的產品,營銷活動也是不錯的選擇,注意,此處的營銷活動容易走入拉新的誤區。這里說的營銷活動并非拉新(上文提到了用戶沒需求是拉不來的),而是讓用戶形成一種長期的“此處有優惠”的意識。最典型基礎的就是類似于機票打折、租房打折等。但是一兩次的活動難以達成效果,可能需要長期的補貼優惠,對于公司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一旦打折停止,即可能失去用戶,當然,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稍作改動,加入打卡、分享等元素。
4、其他
不同的產品屬性不同,可以從自身產品特色上深挖。如租房類產品的時間屬性,每年年后、畢業都是兩個比較大的周期,在這兩個周期進行集中的營銷類活動,也可以帶來不錯的轉化,而不是每個月都“搞事情”。
三、如何提升留存
1、增加用戶使用場景
低頻剛需市場需要我們去挖掘甚至創造一些場景,來增加用戶使用的理由。挖掘足夠高頻的使用場景,用來增加粘性或者留存會是現在使用比較多的方法,而創造場景,通過二維碼場景展現,憑空創造一個能夠被用戶接受的高頻場景。
2、更快地幫用戶做選擇
以家裝行業為例,就是一定要在個性化特別強的家裝領域打造相對標準化的“爆款”系列,并且能夠完全控制其上游服務商和設計師。
3、幫用戶做出慎重決策
要結合用戶的房屋和需求幫用戶做好這個慎重決策。
4、幫用戶避免選擇恐懼癥
我們出去吃個飯,都會去大眾點評上找餐廳,但它們都是海量信息,你要分類搜索,特別頭疼。所以,像Enjoy、城覓這些精選限量美食的網站就有優勢了,他們幫你做選擇,把最好的餐廳挑出來,你直接照著推薦吃就完了。這一點上面家裝界只要出現一個小紅書就夠了。
所以說,雖然是低頻,但只要你夠專業,夠垂直,夠人性化,可以快速精準得幫用戶通過微名片做到個性化匹配,就有可能勝過那些看起來更高頻產品。總結起來,不論哪種產品提升留存率的大方向離不開增加產品的用戶價值,找到用戶流失的原因,解決用戶流失的問題。提升留存的策略,不是不斷增加功能/PUSH給用戶增加負擔,而是真的把用戶當朋友,想辦法為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解決他的痛點,滿足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