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服務精神”成為企業比拼的關鍵
【快印客導讀】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從產品驅動到服務驅動,是企業必須要做的轉變。
1.
用服務提升10倍營業額
這兩年有一個關鍵詞很火:消費升級。在過去幾十年間,中國的消費市場一直在追求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想為產品賣出更高的價格。所有人都意識到了某種變化正在發生,認為我們需要“升級”。但“升級”的方向在哪里?目標在哪里?是要求我們的互聯網企業超越硅谷,還是我們的精密工業超過德國,抑或是我們的“工匠精神”超過日本?
在我們大談特談“消費升級”的當下,我們的企業卻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也沒有足以支撐這種升級的企業戰略。
我覺得有一個重要的方向被我們忽略了——消費背后的服務升級。產品的創新與迭代可能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因為它需要科技、研發等一系列“硬功”的支撐,但服務的優化和提升卻不需要。如果具備了服務的意識,同時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服務升級”所能帶來的附加值將是驚人的。
君不見,美國的服務業早已占據了國民生產總值的大半,東南亞各國、日本、韓國也依靠優質的服務創造了大量的外匯。而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經濟體,如果能進行一場服務的升級和革命,將改變企業與顧客之間的關系,實業經濟也將迎來它的第二春。
??
2.
從產品驅動到服務驅動
當下的商業形勢已跳出了簡單的產品驅動,也走過了靠價格血拼的紅海時代。如果兩家企業的產品、實力、品牌、技術、人員都沒有什么差異,那么顧客為什么要選擇你?即便你的產品質量或價格與同行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也不能保證可以建立長期的競爭優勢。在這種背景下,“服務驅動”型的企業開始顯露出其優勢。
??
將產品納入服務體系的范疇,意味著一種商業模式的深刻轉變:核心產品的特性、價格、產品形象是成功的先決條件,但僅有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企業要想成功,還必須向顧客提供完整和富有創新性的服務解決方案,而這種服務的模式必須基于與顧客保持長期關系。
在服務精神的指引下,企業的顧客戰略也必須進行思路的轉變。傳統的企業營銷思路是來源于工業的邏輯,即價值產生于“交換”:企業生產產品(價值),然后將其成果傳遞給顧客。而“服務戰略”卻將顧客納入價值體系,認為價值并不是產品本身,而是顧客在使用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中與商戶一起創造出來的。
兩種不同的觀念導致了兩種不同的營銷思路:傳統戰略將顧客當作需要被征服的對象,試圖說服顧客做出付費的決定;而“服務戰略”將顧客視為一種資源,一種創造價值的資源,企業是在和顧客合作的過程中為顧客創造價值,滿足他們的要求并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
從這種意義上說,商業的本質是建立企業與顧客的一致利益。
??
如今,為顧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但這更多還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多基礎的問題我們還沒有梳理清楚,比如何謂服務精神,服務精神的內核是什么,優質服務的標準是什么, 如何實現高標準的服務,以及如何平衡人力投入和服務產出之間的關系。這些問題不解決,我們所探討的服務精神仍然只是停留在口頭上。
當我們討論“服務精神”的時候,我們在談論的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思維方式、運營方向和管理方法。在大家的眼睛都盯著執行力、互聯網思維、共享經濟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從“服務精神”的視角去進行變革,這樣才能避免被未來消費升級的大浪潮拍在沙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