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旺季,兩位老板卻選擇即將關閉工廠
【快印客導讀】實業艱難,前段時間在制造業流傳的兩個故事,讀起來一個比一個扎心!我覺得不管是企業老板還是員工都應該看看。
兩位老板不差訂單,不差客戶,還守著昂貴的設備,究竟是怎樣的因素逼迫其痛下決心的呢?
兩則故事的真相分別是這樣的:
老余開了一家標簽印刷企業,主要給一些日化、酒類企業生產標簽,就上海市場而言,標簽印刷工廠并不算多,老余的工廠10多年來也算小有名氣,上個月為了趕制一批活兒,工廠工人還連續加班多天,只敢忙里偷閑放假休息了一天。
可就在趕制完這批貨后,老余就把原本忙得不可開交的廠關了。
老余為什么要退出印刷業呢?其理由在中國當前的制造業頗具代表性。
曾幾何時,老余的客戶——那些甲方企業開始拉長加工費的欠款,往往一個客戶幾十萬元的加工費能拖欠幾個月,甚至幾年。而對于老板老余而言,工人每月工資拖欠不得,物料采購款拖欠不得……每月產值數據很可觀,可也僅僅是賬上的數據,現金流經常緊張,還需要自己補錢。
長期的壓力讓老余終于痛下決心:“做印刷生意太苦,沒法做了?!?
老余的苦,做過老板的人會知道,做乙方能去挑不還價、不挑刺、現結的優質客戶嗎?在印刷行業中做生意還真不能??蛻舨粩嘌娱L還款的理由大多是以下幾種——“我的客戶還沒有給我結算呢”“你給我再寬限幾天吧”。這些理由真的讓人苦笑無語,賬期怎么可以像擊鼓傳花一樣傳遞呢?他人拖欠怎能成為自己拖欠的理由呢?但事實是,延長賬期逐漸傳染,成為印刷行業一個泛濫的潛規則。
老板其實也挺不容易的,你說公司今年賺錢了,但銀行戶頭上,可能壓根就沒錢,而且還欠一屁股應收款,甚至外債。欠款和賬期這玩意,真的是挺可怕的事情。
老王的公司是傳統生產型企業,有一個近300人的廠子,主要客戶是國企和上市企業。這在過去絕對是一塊香餑餑。但是在經濟壓力每況日下的今天,卻成了他痛苦的根源。客戶回款和賬期越來越長,即使是有較高的毛利支撐,也經不起大額的墊資。況且工廠還有300多號工人需要養活,人均5000的工資加上各種保險和公積金,單月人力成本支出達200萬,房租水電稅費加起來一個月雷打不動的“穩定消費”就要300萬。僅是去年就墊了3000萬的貨款,依照現下的形勢,只有越墊越多的可能。無奈只能抵押了房產跟銀行借貸了800萬,企業才得以運轉。
能全身而退就是福氣,越往后低端制造業和小企業只會更加艱難。老王算了一筆賬,10年時間納稅、銀行利息、房租、工資累計3240萬。留給自己的就是一堆債務和破銅爛鐵。
老王表示,太累了,等把所有的貨款回收之后,就把工廠關了。自己辛辛苦苦養活300多人,承受著最終的稅負卻沒有相應的地位。相反做金融和高利貸的人都能瀟灑過日子。
是什么讓老王下定決心關閉付出了一輩子心血的工廠呢?老王給出了如下幾點理由:
1. 環保只是開始,接下去還有安檢和消防會接踵而至。玩意兒名目繁多,防不勝防。之前一家工廠,環保砸進去1000多萬,環保過了安檢又來了,照著行情,很難生存,進廠打工還有5000塊一個月的工資。
2. 成本壓力大,年繳納稅收、廠房租金、環保設備增添后增加的電費,這一些列置辦下來,會比原來支出多85萬一年。就算物價上調,也完全負擔不了新增加項目的支出。
3. 因環保整頓,大量工廠關停,勢必造成大量勞動人員失去收入,沒有收入就不敢消費,產品滯銷,到時候就更加是進退兩難。最重要的就是10年沒日沒夜的苦熬、戰戰兢兢,損耗了身體和精力,結果卻不理想,心是真的累了!
這兩起事件顯然并不是一個孤立事件。最近幾年,部分實業老板紛紛陷入倒閉、欠薪、供應商貨款追償、資不抵債的困境當中,部分“轉型”成功的,大都是退出了實體企業的經營,抓住房價上漲投資房子的。無數一心干實業的老板追悔莫及,紛紛感嘆:“辛辛苦苦做了十多年工廠,還不如買了兩套房子賺錢?!弊銎髽I賺錢后要不斷加大投入,競爭大壓力大,連覺也睡不好,買房子躺著也能賺大錢,就是現下流行的“睡后收入”。
以前,很多工廠老板認為依靠產業基地完整的產業鏈,中國制造業能夠在經濟全球化的市場站穩腳跟。但現在,三星等外企連根拔起,遷移到東南亞和印度去了。受中美貿易戰和國內制造業成本瘋漲的影響,連中國的民族企業都把工廠開到了海外,完整的產業鏈已經朝不保夕。更為奇葩的是,盡管倒閉的工廠越來越多,但工人仍然難招,就算招進來了,也定不下心做事。
再看看內需市場,與房地產相關的數十個行業早已經透支,未來訂單注定會大幅萎縮。房貸和車貸掏光了六個錢包,甚至還搭上了未來二十年的消費。干活的人越來越少,失業的人越來越多,哪里還有什么消費可言。
隨著實體經濟的凋零,眼看著自己的客戶越來越愛拖款,越來越難以支撐,倒不如自己趁早上岸,主動關閉企業。早點收手去做點投機生意,憑借自己的渠道和經驗,不用擔驚受怕,賺的也不會比開廠子少。
或許兩三年之后,中國又少了兩個踏實做事的老板,多了兩個投機客。
但兩位老板的經歷也應該讓廣告圖文同行警醒:適時而變,方能長久!
老余和老王只是和千千萬苦苦拼搏創業的人一樣,對于有20多年實業經驗的他們來說,曾經滿懷熱情以實業報國為己任,但現在只是讓他們越來越力不從心,直至拋棄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