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需求是怎么來的,如何才能準確把握?
【快印客導讀】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做營銷就要研究用戶需求,任何商業活動、市場活動都要研究用戶需求,一切的生意機會、行業機會、渠道機會、品類機會乃至品牌機會,都是來自于需求。
這就像系扣子,需求是第一??圩?,這一粒系錯了,后面就都錯了。所以研究用戶需求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但用戶的需求又是怎么來的呢?我們如何才能準確把握呢?
營銷初學者首先想的是做調研,“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嘛?他們認為用戶會告訴你一切,根據用戶的以往行為可以判斷出他的需求。
但事實卻是,用戶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就像《喬布斯傳》說的那樣:汽車沒發明出來之前,人們只想要一輛更快的馬車。
如果根據市場調研能夠準確把握住市場需求,那投入巨大費用做調研的同行業公司開發出來的新品都應該是一樣的。
所以,資深的老板和營銷人都知道,市場調研的作用僅僅是參考,其意義相當有限。而有些極端的企業家如喬布斯、宗慶后,則是旗幟鮮明的市場調研反對者。
事實上,從電報、電話、計算機、互聯網、windows、智能手機,人類商業史上的也很少有哪些偉大發明是通過市場調研的啟發得來的。
傳統的市場調研作用有限,那現在流行的大數據呢?據說在不遠的將來,你一個電話出去,不用說話,對方就知道你想干什么,并給你安排最佳的行動方案,對方會知道你戶口本上所有人的一切狀況,還能告訴你背著老婆找情人的事會不會穿幫。
這也僅僅是臆想而已。
大數據可以幫助我們什么呢?
如果法律允許,且不計成本,大數據可以做到“天羅地網”,即掌握你的一切過往行為,并將它數據化,易于整理。
也就是說,理論上大數據可以在認識的第一階段“感性階段”做到極致,但能否上升到第二階段即“認識的概念階段”呢?
答案是有可能。就目前的人工智能水平,如果各方面條件允許,對于人的社會行為進行簡單的規律性總結是可能的。但進行更深層次的規律總結,暫時還難以做到,畢竟人的行為極為復雜,比圍棋復雜多了,而社會群體的行為就更加復雜。
至于上升到第三階段即“認識的論理階段”,那需要將人工智能發展到完全替代人類甚至可以統治人類的階段,目前科技發展還看不出任何苗頭。
總之,大數據對消費行為的感性認識有很大幫助作用,是更詳實更客觀的市場調研,但對于探索人的需求,目前和未來作用都仍然十分有限。
諾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前段時間還撕了一把AI,說“人工智能其實就是統計學”。未來發展成什么樣不知道,至少目前的人工智能還在統計學的范疇。
營銷專家方剛老師說,目前各個行業中,股票市場是大數據做的最好的,但你炒股掙了多少錢?
大數據也幫不了你太多,掌握用戶需求難道要靠天才們如愛迪生、喬布斯、雷布斯、馬斯克、馬老師、葉大師們“靈光一閃”?“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顯然這更加不靠譜。別說看潛在需求,就是把一個創新的事物拿給大咖們看,他們也經??醋哐?。?